“产景村”共融 点亮乡村振兴路
——黄州区陶店乡袁家铺村绘和美乡村新画卷
(相关资料图)
7月4日,走进黄州区陶店乡袁家铺村,只见千亩荷花盛开,清风拂来,摇曳生姿。
近年来,袁家铺村依托万亩产业园,不断外树形象、内塑品质,走出了一条产村相融、农旅互促、业兴村美的路子。2021年该村入选“中国美丽休闲乡村”,2022年荣获黄冈市“十佳优秀美丽乡村”,今年又申报了“中国美丽宜居村”。
打造田园综合体,带动村兴民富
“钓鱼不仅有饭吃,还有水果吃……”开业不到1个月的黄冈聚龙钓场里,一名网红穿梭在两个大鱼池、几十名钓友之间卖力直播。
袁家铺产业园占地1万余亩,2011年建成,是黄冈市最早的现代化特色的田园综合体。产业园中有10余家市场主体,种植有葡萄、火龙果、蓝莓、冬枣、木瓜、桑椹、秋葵、水蜜桃等特色水果,一年四季瓜果香。自农业种植衍生青少年农业实践基地、拓展训练基地、乐膳馆、农家乐菜馆、农耕文化体验馆、休闲垂钓中心等项目。每年乡村游接待游客量超20万人,并带动路口镇、堵城镇、陈策楼镇周边区域由传统农业向特色农业转型。
2021年,产业园又引进华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光伏发电项目,利用现有水体资源打造标准化渔业基地,实现土地资源价值最大化。通过产业发展,村集体年收入达到250余万元。
“村民年均收入与10年前比,增加了万余元。”袁家铺村党委书记、村委会主任赵志剑说,产业兴旺的同时农民荷包也充实。每年有150余名村民在产业园内就业,同时村民还可以流转土地获得分红。去年村里创新发挥“互联网+”作用,引进电商平台,帮助村民增加收入,仅“村村兴”平台销售手工豆丝就达1500余公斤。
提档升级,建设生态宜居乡村
有花、有果、有蔬,产业园区里四季美景不同,为村庄绿色发展奠定了基础。
“改变村庄是从修路开始的。”赵志剑介绍,袁家铺村曾是黄州区人口最多、版图面积最大的贫困村。出行难、就业难、村级集体经济力量薄弱等问题,致使很多村民选择外出务工。
2019年,为了更好服务产业园发展,袁家铺村投入30余万元,将原宽3.5米的陶袁路扩宽到5.5米,并进行硬化刷黑、美化。2022年,该路被评为“黄冈市十大最美乡村振兴路”。“湾到湾,湾到田,之后年年修,如今路修到了田间地头。”
道顺民心顺。该村投入100余万元,发动群众全员参与,大力整治村庄环境。从整治乱堆乱放“小切口”入手,拆除鸡舍7座、猪舍6座、柴草堆30余个、牛栏20个、危房4幢;对20个小组42个当家塘和6条沟渠,进行全面整修、加固、清淤,改善蓄水排水功能;在赵家潭湖区栽种水杉树1000余棵,努力提升人居舒适度。
道路净,村庄净,庭院净,沟渠净,河塘净,“村美”与“产美”相接、相融。
传承特色文化,让和美乡村更有精气神
“开展传统文化活动,不仅有了人情味,而且增加了凝聚力。”在新建成的龙灯文化馆,65岁的退休教师袁道林自豪地说。
今年,该村筹建龙灯文化馆、龙舟文化馆,村民、市场主体老板自发募捐,共筹集50余万元,让舞龙和赛龙舟等传统文化活动蓬勃开展起来。
正月初五,袁家铺村121节“长龙”亮相黄冈市“东坡庙会·舞龙闹新春”节会,迅速成为媒体追捧的焦点,袁家铺村舞龙视频点击播放量高达3000万人次。消息传回村里,全村人沸腾了。
端午节前,该村买回2条龙舟,组织村民进行训练。为了给训练的队员们加油,村里的妇女还成立了腰鼓队助威。
“文化是乡村振兴的灵魂和根脉,是一个地方独有的特殊资源,也是最吸引人、卖点最大、流量最大的特殊资源。”紫金果园老板陈新利说,每年村里搞文化活动,他都会捐款。
“我们请史志专家撰写了共计40万字的《袁家铺村志》,同时正在挖掘本地红色文化、知青文化。”赵志剑表示,乡村振兴要以文铸魂,让群众既富“口袋”又富“脑袋”,方能打造出“环境美、产业旺、文化兴”的富民惠民乐民新业态。
业兴、村美、人和。袁家铺村正一步一个脚印走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。
【记者手记】
奏响同频共振和美曲
“走出去的人都愿意常回来看看,引进的市场主体愿意来捐款捐物发展村级文化。这个村很有人缘!”采访中,陶店乡党委副书记、乡长曾凡林这样评价袁家铺村。
一个村有“人缘”,说明这个村人气旺,是个能让人“和气生财、和睦相处、和谐共生”的好地方。
袁家铺村整合农旅资源、生态资源和社会资源,弹奏生活、生产、生态、生意同频共振曲,既增强了乡村振兴发展后劲,也为老百姓拓宽了增收渠道,绘就了业兴、村美、人和的美丽乡村新画卷。
(责编:白楚云)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