毕业迈入职场,是年轻人走向经济独立的第一步,但押一付三的房租、日益增长的开销、闲暇时的小爱好、为规划未来需要学习的新技能……年轻人本就不充盈的钱包,总有一段捉襟见肘的“尴尬期”。
(资料图片)
刚工作时收入较低,生活投入较大,经济上存在诸多挑战。正值毕业季,新京报贝壳财经发起问卷调查,全面了解刚步入社会的职场新人群体的经济状况、对信贷服务的需求及认知水平。
这届职场新人不仅追求独立,头脑也越来越“清醒”,来自全国31个省份、312个城市的4186位职场新人跟我们分享了他们的想法:
数据显示,初入社会的青年,超八成表示需要启动资金支持,其中超六成主要用于生活费、房租押金。近八成年轻人选择不向父母伸手,而是靠自己解决初入社会的资金周转问题;超八成受访者认为消费信贷是有必要的,其中45.9%表示,合理使用可以提高理财效率;仍有部分年轻人对消费信贷的认知存在误区,超八成希望消费信贷工具提供金融知识科普,以了解必要的金融知识和政策。
本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,仅有25.2%的受访者表示,初入社会遇到资金周转困难时会向父母寻求帮助,更多的年轻人都倾向于自己想办法,或靠自己赚钱,或靠自己的良好信用获得消费信贷额度。45.6%的受访者表示,刚步入社会遇到资金周转问题时,更会倾向于靠自己赚钱解决,他们虽然拿着不高的工资,但会精打细算过日子,有时搞搞副业,一咬牙挺过每一个“缺钱”时刻。22.3%的受访者会使用信用卡、花呗等消费信贷来周转。极少部分受访者会选择向朋友、同事借钱。
数据显示,仅有52.3%的受访者选择向他人或者平台寻求帮助。近半数的受访者认为,参加工作之后,不想依赖别人,希望自己经济独立。但是不宽裕的钱包,让年轻人对父母产生一种“要钱羞耻感”。
一方面希望自己可以经济独立,另一方面,懂事的年轻人也开始体谅父母的不易,这是他们不愿跟父母要钱的主要原因。一网友分享刚毕业时状态,“出来实习工作了,不赚钱不说,二十多岁的人还在跟家里要钱,真的很不好意思。”此外,超过20%的受访者表示父母的经济能力也有限,这成为年轻人不愿向父母寻求资金支持的第二大原因。
因此,不少年轻人将目标转向信用卡、花呗等消费信贷产品“救急”。15.9%的受访者表示,使用信用卡、花呗等产品可以解决燃眉之急;选择使用消费信贷来解决资金周转问题的934位受访者中,近四成亦如是想。
近些年,消费金融市场持续升温,2022年末,消费金融公司服务客户人数3.38亿人次,同比增长18.4%;资产规模及贷款余额分别达到8844亿元和8349亿元,同比增长均为17.5%,高于经济和消费增速。
与此同时,围绕“年轻人与消费信贷”之间的讨论不断。社会上有观点认为,在年轻人支出和收入暂不匹配的阶段,善用消费信贷能够获得更多发展机会;而另一方面,也有不少观点认为,由于超前消费造成年轻人过度负债,陷入“精致穷”的陷阱中。
在年轻人眼中,消费信贷究竟是帮手,还是洪水猛兽?
超八成受访者认为消费信贷是有必要的,其中45.9%表示,合理使用消费信贷产品,可以提高理财效率;38.9%的受访者认为,使用消费信贷给予自己一种经济上的安全感,以备不时之需。11.1%的受访者表示,消费信贷容易让人进入消费失控的状态,应该关闭。
数据显示,超八成年轻人希望学习和了解如何更好地使用消费信贷。
81.2%的受访者表示,消费信贷产品要提供金融知识科普,让年轻人了解基本的金融常识和政策解读。51.8%的受访者表示,金融机构要提供理性借贷管理工具,比如账单助手功能,在消费信贷使用到一定额度时进行提醒。此外,近五成受访者表示希望借贷机构能给到合理的额度,不能太低,也不能太高。
但值得注意的是,消费金融市场平台良莠不齐,年轻人如果不具备分辨能力就容易踩坑。调查发现,超七成受访年轻人在使用消费信贷产品时,会注意贷款机构是否正规。但仍有超三成受访者,只要能借到钱,就不去核查机构是否拥有资质。
此外,13.3%受访者表示“选择不报送征信的机构,上征信就很难再借款”。这是对征信存在错误认知,按照国家对征信的管理要求,银行、消金公司等正规持牌金融机构提供的贷款服务,都是要上报征信的。也就是说,不上报征信的机构很有可能是不正规的,想要做“漏网之鱼”的年轻人更容易掉入陷阱。
如何让年轻人正确看待和使用消费信贷?75.2%的受访者表示,还是要修炼“内功”,提高自我约束力和风险防范意识,建立正确的消费观,警惕消费主义陷阱。其次,丰富知识储备,了解基本的信贷和财务知识,借款之前需要了解机构资质,避免掉入套路。
此外,监管部门加强监管力度,规范信贷机构经营行为。
今年7月末,恢复和扩大消费20条措施发布,国家发改委表示,加强消费信贷用途和流向监管,推动合理增加消费信贷。在加强征信体系建设的基础上,合理优化小额消费信贷和信用卡利率、还款期限、授信额度。
毕业之后,离开学校宿舍、没有10元解决一餐的食堂,“缺钱”成为多数初入社会的年轻人面临的第一道关卡。超八成受访年轻人认为,在踏入社会的那刻,需要一笔“启动资金”来开启新的人生阶段;仅靠自己可以无缝衔接“学生”与“打工人”之间身份转换的年轻人不足10%;9.9%的受访者表示,无法确定,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判断。
由于不同的城市生活成本不同、年轻人对生活品质追求不同,所需的“启动资金”金额呈现出较大差异。总体上看,来自全国31个省份、312个城市的受访者中,超七成所需金额低于1万元,其中选择5000元至10000元的年轻人最多,占比为30.5%,其次是3000元至5000元,占比为28.3%。所需启动资金在3000元以下和2万元以上的受访者占比分别为11.6%和13.5%,仅相差1.9个百分点。
刚刚开始工作的年轻人,钱都花在哪儿?本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,生活费、房租押金、交通费等必要生活成本是受访年轻人启动资金的主要流向,其中超七成受访者会把启动资金用于生活费,66.1%的受访者会用于支付房租和租房押金。初入社会的年轻人为了站稳脚跟,还“无暇开心”,“悦己”项目的消费意愿相对较低,愿意把启动资金花在旅行、美容美发等开支上的受访者占比不足10%。
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梳理不同金额挡位的启动资金流向情况,发现所需万元以上的受访者对技能培训的消费意愿更高。这也是为什么所需启动资金上万元的受访者中,既有居住在北、上、广、深这样整体消费较高的大城市,也有居住在物价水平相对较低的三、四线城市。他们的生活账单中,除了眼前的“柴米油盐”外,还有“诗和远方”。
文/任娇 方静怡
图/任婉晴
编辑 宋钰婷
校对 陈荻雁
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