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普惠金融试验区建设以来,我市聚焦“惠民便民”及“三农”领域金融服务需求,因地制宜创新产品和服务,着力提升金融的普惠性和包容性,推动降低金融准入门槛,使金融服务触及更多的农户、新市民等弱势群体,提高人民群众的金融获得感和幸福感。
(资料图片)
金融基础设施持续优化,打造普惠金融综合服务站2.0版本,在全省首创市、县、乡、村数字普惠金融“四级联网”模式,以小额取现为基础,打造集金融服务、四贷促进、交易推广、信息采集、能力培训、反诈宣传等为一体的普惠金融综合服务站,为乡镇和农村提供涵盖政务、商务、金融、生活等多项便民服务,目前已实现全市21个乡镇和359个建制村全覆盖。
新市民金融服务日趋完善,邮储银行率先建立全省首家具备规模的新市民金融服务专营机构,满足新市民创业、就业和生活等多方面金融需求,目前已拓展至2家,截至2023年6月末,全市银行机构的新市民贷款余额为18.41亿元,保险机构为新市民提供风险保障超百亿元。
为破解农业“小、散、弱”,涉农市场主体金融获得难度高的问题,探索主办牵头、多方参与、整链授信、一体推进的乡村振兴金融服务模式,金融服务“三农”发展更有力度。
聚焦产业兴旺,增加金融供给。以香菇产业链为试点,打造“金融服务全链条+产品覆盖全周期+减费让利全流程+金融机构全参与”的有效模式,即金融支持涵盖产业链发展各环节,产品创新覆盖产业链发展和农业生产全周期,让利政策嵌入机构、企业和农户贷款全流程,银行、担保、保险各类机构全参与。累计运用央行再贷款2300万元,财政贴息50余万元,引导金融机构向香菇产业链发放贷款4700万元。并探索将该模式推广至其它农业产业链,让普惠金融在支持现代农业产业发展、支持村集体经济壮大和支持农户增收致富上,更具效能。
聚焦风险保障,创新保险产品。推动保险服务扩面、提标、增品,首次将苹果期货保险纳入市级财政支持范围,生猪价格指数保险成功获批为省级创新险种,保险费率下降了12.5%,新增桃成本保险、玉米期货创新型险种。探索贷款保证保险,为涉农企业、农户发展生产提供保障。
聚焦农民增收,夯实产业支撑。辖区金融机构围绕村集体经济和农户两个短板,在制度和产品两个方面创新突破:制度方面,农信社打破村集体经济组织特殊法人身份无法获贷的制约因素,通过“银行+担保+村集体经济组织”模式,为5个村集体经济组织发放贷款550万元;产品方面,协调推动长安银行与耀州区石柱镇克坊村签订光伏业务合作协议,为其量身定制长周期、低利率的“乡村振兴-光伏贷”,通过降低资本金比例要求,延长贷款期限等方式,为该公司授信1770万元,期限20年,帮助农户通过盘活屋顶、荒地等闲置资源,助力增收。
责任编辑 | 王 兴
排版 | 任 静
主编 | 李宏国
来源 | 铜川日报
标签: